巴西油价调整通知-巴西石油价格
1.国内油价不断上涨,俄罗斯油价便宜,为什么不能多进口俄石油?
2.中国与巴西人均GDP很接近,但是为何基础设施相差甚远
3.巴西的石油,允许外国私人介入投资
4.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5.一年烧掉5000万吨蔗糖:纵览巴西的燃料乙醇行业
国内油价不断上涨,俄罗斯油价便宜,为什么不能多进口俄石油?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当前国际油价处于高位。相对去年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的油价并不便宜,反而相对去年价格每吨价格涨了972元,涨幅29.6%。
第二个原因,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商品,我国每年都会根据国防和战略物资储备需要,有进口石油的计划。这种计划是长期的,并不会因为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就大范围调整。
第三个原因,就是当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对石油的需求有所降低,我国也不例外。从年初至今,新冠疫情一直零星不断,特别是上海的疫情,对整个国家第二季的经济影响都是巨大的。
第四个原因,就是当前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并不能持久。当前原油价格上涨的动力是俄乌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进行制裁。目前全球包括西方都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国内通胀压力巨大,所以西方和俄罗斯最终都会妥协,通过谈判结束战争,这个时间应该不会超过3-5个月。此时加大石油购买量并不明智。一旦战争结束,石油价格会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第五个原因,就是中俄签的有长期的石油供应合同,所以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每年的量是有保障的。
第六个原因,就是国家安全保障需要。石油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不能全部依赖某一个国家,就跟“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一个道理。
因此我国采用的是石油进口多种渠道及灵活价差的采购模式,以便能够随着市场价格波动去调整采购对象以及确保能源安全稳定。2021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前8名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安哥拉、阿联酋、巴西和科威特。2022年1至4月,我国石油进口量前8分别是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科威特、阿联酋、安哥拉和巴西。从这两组数据看出,我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基本是很稳定的。
中国与巴西人均GDP很接近,但是为何基础设施相差甚远
中国所谓的?基建狂魔?,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强于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但事实上,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长,仅仅在近十年前就完全超过了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等国家。
中国最大的基础设施优势是高速铁路,因为所有庞大的基础设施系统,高速铁路网需要几乎最高的财政,技术和组织能力。
俄罗斯有一条6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连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高时速250公里,相当于我们的国家火车。俄罗斯希望将从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铁线路延长700公里,到2030年再延长到叶卡捷琳堡,或者从长远来看,甚至延长到北京的高铁线路也将延长7000公里。但在2014年之后,国际油价暴跌,俄罗斯陷入经济困境,没有资金继续其雄心勃勃的计划。
巴西,经济繁荣在2010年为迎接2016年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度想从圣保罗构建高速铁路里约热内卢,全长约400公里,预计将耗资$ 11十亿。随后,巴西稍纵即逝繁荣,经济危机之后,放弃了高铁计划。
俄罗斯、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家的人均GDP与中国相似,需要长时间增加数百公里的高铁。虽然这些国家也有需求和计划,但高铁建设的速度和资本投资比中国还要低几个数量级,即使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是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的几倍到十倍,我们可以看到基础设施组织能力的巨大差距。
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另一大优势是高速公路。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到2019年底,这一数字将接近15万公里,约为美国的1.5倍。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网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修建几条高速公路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修建一个密目网,缺乏大量的资金..
俄罗斯幅员辽阔,冷,沿路人烟稀少,公路收入不高,但一直没有高速公路。近年来,俄罗斯准备修一条2000公里长的公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中国连接的最短距离的高速线路的欧洲交通关键时期。
巴西号称有2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但大多数都是铺好的道路。按照这个统计方法,中国大约有200万公里。巴西的公路已经达到中国高速公路的水平,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总体来看,巴西的公路价格昂贵,路况较差。巴西的陆地面积与中国相同,但其公路系统却大不相同。
建设密集的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和长远的规划,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能够收回资金、财政负担等风险,是相当困难的。 但如果我们不进行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会影响经济效率和工业发展,从而拖累整个经济运行,俄罗斯,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巴西的石油,允许外国私人介入投资
受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夹击”,俄罗斯经济正经历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机构和分析师预测,俄罗斯经济今年降幅可能高达5.6%,经济表现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中垫底。不过,依托过去几年积累的大量“石油美元”储备,俄罗斯有望“步履蹒跚”渡过难关。“沙皇”受困去年7月,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宣布,当年力争生产100万辆拉达牌轿车。仅仅6个月后,即今年2月,伏尔加发言人宣布暂停生产拉达,原因是汽车零部件短缺。一些行业分析师认为,停产真正原因在于工厂负债日增。建于苏联时期的伏尔加汽车制造厂以生产拉达轿车而闻名全球。这座工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西南700多公里外的陶里亚蒂市,雇有大约10.4万名流水线工人,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为俄汽车业“沙皇”。而眼下,受经济衰退波及,“沙皇”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1月份,伏尔加共售出大约2.9万辆汽车,不足衰退前月均销量的半数。伏尔加总裁鲍里斯·阿廖申2月在首都莫斯科一个投资论坛上承认,公司运营资金出现问题。截至3月底,伏尔加负债约400亿卢布(约合12亿美元),汽车销量整体下降40%。3月30日,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在视察这家工厂后说,政府将提供大约10亿美元援助资金,以帮助工厂渡过难关。“沙皇”的困境折射出俄罗斯汽车业面临的挑战。“这家工厂将给俄罗斯经济制造不少麻烦,正如通用汽车公司之于美国,”俄罗斯前代总理叶戈尔·铁木罗维奇·盖达尔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汽车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汽车制造业备受打击。《纽约时报》说,从时间上看,俄罗斯汽车业受创紧跟美国汽车业之后,但就严重程度而言,前者与后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2008年以前,俄罗斯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汽车市场,2007年增速达35%。俄罗斯政府当时计划在2009年赶超德国,成为欧洲最大机动车市场。金融危机无疑让这一梦想破灭。俄罗斯工业部预计,2009年俄罗斯汽车销量将比去年的280万辆下降60%。不可“倒下”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由于卢布贬值导致进口汽车配件成本大幅上扬,俄罗斯伊热夫斯克汽车厂近期可能全面停产。这家汽车厂有员工大约5500名,4月份将裁员5000人。裁员完成后,工厂将无限期停产,而停产可能导致破产,致使它成为首家在危机中倒下的俄罗斯汽车厂。但“沙皇”伏尔加却“大到不允许倒下”。“伏尔加除了生产汽车,还肩负社会角色,”陶里亚蒂市前副市长弗拉基米尔·亚古特扬说,“它为人们提供工作,不管(救援)结果如何,国家都必须支持伏尔加。这座城镇的稳定依赖它。”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统计数据显示,这家工厂及其供应商共提供大约200万个就业岗位,在俄罗斯7500万劳动力中所占比重相当大。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初,俄罗斯失业人口已经达到600万,占劳动人口比例为7.5%。另据近期公布的一项就业调查结果,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未来数月内可能失业。《纽约时报》说,失业人数增加是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种环境下,俄罗斯政府或许清楚,如果伏尔加这样的企业大规模裁员,势必加剧失业、引发社会不安。因此,承诺伏尔加10亿美元救援金时,俄政府并没有像美国政府救援汽车业那样开出诸多附加条件,而是全力确保“无裁员”政策。报道将这种以保障就业为主的行业救援方式称为“俄罗斯式救市”:“不解雇高管,不重新拟定员工工作合同,不要求生产更优质、节能的汽车”。但如此一来,机构臃肿加上缺乏市场需求,伏尔加汽车厂的员工们如今每周只需工作4天,一些员工不得不接受减薪休假。“这座工厂是我们的‘奶妈’,”伏尔加工厂办公室职员丹尼斯·马卡罗夫说,“如果它停止运营,整个城镇的人都将上街(游行抗议)。我们清楚这一点。”实际上,为了支持本国汽车业、避免失业率上升,俄政府去年12月起大幅提高进口汽车关税,经符拉迪沃斯托克入关的汽车数量今年1月减少大约95%。穷“富孩子”需要俄罗斯政府关心的不仅是汽车业。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说,随着经济“阵痛”蔓延、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窄,更多像伏尔加汽车制造厂这样的“贫穷富子”急需政府施以援手。去年8月以来,外国投资者从俄罗斯撤出数千亿美元资金,卢布对美元贬值三分之一。无法筹集资金的企业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截至去年年底,已有超过100家大型企业以公司股份作抵押,力争从俄政府处得到贷款。俄罗斯政府网站去年12月公布国家优先扶持的295家企业名单,其中包括35家能源企业、32家冶金和采掘企业、30家运输企业、35家食品和农业企业,以及部分汽车制造、化工、飞机制造、造船、通信和零售业企业。经济分析师认为,由于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俄实体经济领域企业过度倚赖政府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他们认为,俄罗斯政府应该加大注资银行,鼓励银行向企业贷款,进而带动经济回暖。“实体经济领域没有钱,”俄罗斯复兴资本银行资深分析师叶连娜·沙里波娃说,“(由于卢布贬值,)银行系统眼下忙于储备美元而非放贷,结果导致企业为省钱而裁员、削减生产。”事实上,银行业自身也是“待救的富孩子”。俄罗斯最大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行长彼得·阿文上月警告说,如果政府不出手帮助银行控制不良贷款,上百家俄罗斯银行年内可能破产。他呼吁政府尽快为30家重要银行再投资,并公布这些金融机构的名称,以提振市场信心,刺激恢复流动性。他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到年底,如果整个银行系统的坏账比重达到15%至20%,那么将有20到30家大银行,包括阿尔法银行,会接受政府援助。我们可以肯定这一点。但其他几百家银行的命运将被打上巨大问号……我相信,数百家银行将在年底前消失。”俄罗斯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3月底警告说,银行过期贷款的比重已经达到10%。何时复苏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统计,俄罗斯经济今年1月同比下滑8.8%,工业产值同比下滑16%。政府由此预计,今年俄国内生产总值的降幅为2.2%。俄能源和财经研究所所长列昂尼德·格里戈里耶夫说:“经济下滑还将持续两个季度,之后稳定在该水平。但两年内俄罗斯经济将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因为世界对俄罗斯出口的需求不会很大。”国际机构对俄罗斯经济走势预测则要悲观得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31日发表报告说,俄罗斯经济受到油价暴跌、资本外流和内需下降等多重因素打击,短期内难以复苏,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6%,经济表现将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中垫底。世界银行也预计,2009年俄罗斯经济将下滑4.5%,2010年的增长幅度为零。俄高等经济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谢尔盖·阿列克萨申科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说,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摆脱危机为时尚早,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几年时间。他同时指出,俄政府当局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反危机”计划,虽然先前加大资金投入,但眼下却停下观望。他呼吁政府不能只干等国际市场需求恢复,而应该加大刺激国内消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发展小企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实际上,俄政府已意识到上述问题。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二十国峰会前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场危机暴露出我们的问题……未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行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主要在高技术领域开创新的企业……我们应该支持内需,发展中小企业,因为它们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低。”《经济学家》报道,为帮助国内企业融资、应对10年来首次出现的财政预算赤字,俄财政部长库德林14日披露,政府考虑求助海外市场,可能发行最高50亿美元的国债。这将是俄罗斯十年来首次海外融资。(张代蕾)相关链接:俄救市资金初见成效由于介入时机得当,加上今年以来俄罗斯股市回暖,俄罗斯政府去年10月起逐步投入证券市场的“救市”资金已实现账面浮动盈余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本月13日在政府会议上说,政府为扶持证券市场而划拨的1750亿卢布(约合52亿美元)已基本用完,账面收益眼下已经达到“百分之几十”。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和全球金融危机,俄罗斯股市去年暴跌。为防止证券市场彻底崩溃,政府去年10月决定投入1750亿卢布救市,由俄罗斯外经银行具体操盘,大量购入能源等蓝筹股。截至今年4月1日,外经银行投入股市的资金已达1670亿卢布(48.8亿美元)。救市资金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俄股市逐步走稳。由于入市时机选择得当,再加上国际油价触底反弹和外围市场回暖,俄罗斯股市今年2月以来节节攀升,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和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指数分别突破800点和900点。救市资金取得可观收益。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救市资金的收益只是账面浮盈,还不是实际收益。一旦外经银行兑现获利筹码,将引起股市下跌,投资收益下降。因此,俄政府对股市的投资到底收益如何,要几年后才能下结论。
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转眼间,离开油气勘探行业已三年有余。这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起起伏伏,近期受到疫情影响更是令人乍舌的低到10多美元一桶,甚至在过去的4月期货市场中梦幻般跌到负值,真是活久见。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竟然会比水还便宜!原油是否还会回到曾经辉煌的时代(100多美元/桶,巅峰接近150美元/桶)?从事石油勘探开发是否还有好的前景?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石油人心中都存有这些问题。国际油价的急剧波动,时刻会牵动大家紧张的神经。自己的求学、职业经历也深深地受此影响,有必要扒一扒、扯一扯影响国际油价和石油人的那些来龙去脉。
一、极简国际油价史
让我们以布伦特原油为例回顾国际原油价格历史(布伦特原油产自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低硫、轻质、品质佳)。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石油主要受西方国家石油公司七姊妹控制,原油价格长期稳定在2美元/桶以下。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涨至12美元/桶,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快速涨到40美元/桶。
80年代中期,沙特低价出售石油,非OPEC产油国产量增长,市场需求低迷,油价整体上回落,到1998年底跌至10美元/桶。
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快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大增。原油价格从十几美元一桶,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8年接近150美元/桶。话说“爬的高,摔得惨”,紧接着的金融危机,将油价从巅峰快速拉入深渊,不足5个月,跌落至近40美元,如过山车一般。
随后,通过OPEC几次减产保价,各国政府积极救市,经济逐步趋稳,需求回升,油价反弹。殊不知,这期间半路杀出了程咬金——美国页岩油(从生油的泥岩、页岩中压裂采出来的原油)。美国页岩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膘肥体壮了。2011年,美国页岩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2012年达到1亿吨,2014年达到2亿吨,2018年突破3亿吨(占美国当年原油9亿吨消费量的1/3),俨然成为原油市场的“杠把子”。原油供给大量增加,加上OPEC拒绝减产(意在通过低油价扼杀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布伦特原油于2014年中6月从115美元左右跌至2015年底12月30美元左右。2018年,由于OPEC、俄罗斯的减产,油价曾一度回升突破80美元/桶。
谁也不曾想到,2020年突然肆虐的新冠肺炎,会对原油的需求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生产停摆、运输阻滞,数十亿人居家隔离,天上的飞机稀疏了,地上的道路通畅了……,原油价格也跌到了冰点……,现正缓慢艰难的回升之中。
二、油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几何?
从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来看,本质上仍受供需关系的控制。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产油大国的增减产措施、消费大国的经济发展、相关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技术进步、燃油效率提升、新能源的发展等),其他的诸如战争、石油工人大罢工、异常天气、近期的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也会造成油价的急剧波动。
未来的国际油价会如何?
个人愚见,短期内新冠肺炎的影响下,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萎缩,人们的出行活动大幅减少导致对原油需求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的生产不能迅速减少(原油生产不是水龙头出水那样可随开随关),市场上原油供大于求的状况持续加大。后续随着各国生产的恢复,尤其是中国逐步取得抗疫的胜利,生产经济活动正迅速恢复,会加大马力将耽误的生产追回,原油的需求将逐步回升。相信疫情过去后,油价会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会冲到一定的高位。
中长期看,油价应该会回到五六十、六七十美元/桶的合理范围,这是符合多方利益的。即使OPEC通过价格战逼迫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退出(目前已有公司破产),但这将是暂时的,因为谁也无法忍受长期的成本价或亏本出售原油。就算是产油成本极低的中东各国如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生产一桶原油成本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也难以为继。毕竟,以上诸国的财政、经济高度依赖原油出口,一向挥金如土的壕们因油价过低、收入减少而去吃土,是万万不能的。必定会通过适当减产,好让油价回到相对高点的位置,维持较好的财政状况。一旦油价回归较高水平,页岩油也就很快恢复繁荣,并且越来越顽强(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如打不的小强一般。
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环保政策的趋严、各种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会挤压煤炭、石油等碳高排放能源消费的空间。当前及较长一段时期内,尽管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耗比例将逐步降低,但绝对消耗量仍将缓慢增加。毕竟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等国经济仍在较快发展,对能源的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需求,2018年中印两国石油消费量增长占据全球增长的2/3。其他东南亚、非洲国家的GDP增长近几年表现也比较抢眼(如果没有水分的话)。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就会增加,众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
……
原油价格过低,不全是好事。油价过低,除了对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带来沉重影响外,还会对已经发展势头良好的清洁能源产业带来严重的打击,遏制其发展。而清洁能源是将来我们降低甚至摆脱原油高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三、对上游石油人的影响
好了,我们来看看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上游(勘探开发)石油人的影响吧。
曾经,怀着那份热爱,自己报了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印象中,那些高耸的井架、庞大的平台、如网的管道、机器的轰鸣,加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式的豪(教)言(育)壮(宣)语(传),很能让人热血澎湃。的确,你会感到这个行当搞的都是战天斗地的大事情,瞬间觉得很“荣光”。
十几年前,油价高涨红遍天,勘探开发如火如荼,石油主干专业(地质、物探、石油工程、储运等)的毕业生异常的抢手。就业根本不愁,愁的是该去哪家。大家找工作就是凑一个简历,去百货大楼淘一件穿起来人模人样的廉价西服,就静候三大油招聘军团的到来。主干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往往1比几,甚至1比10。在供不应求的关系下,主干专业的学生可带非石油类通用专业的男女朋友一同签约。优秀的甚至听说可以一带三(不限男女朋友);还听说有玩游戏挂了几门课的同学,在招聘会快结束时冲进体育馆,把证明自己是主干专业的学生证往招聘官面前一扔,也能签约。那时,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走在路上都是春风得意、洋洋洒洒,用走路带风形容也不为过。多少通用专业学生梦想着转入石油主干专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原油价格的惨淡、人员的饱和,三大油已不再组团进校招聘,和众多其他公司一样,采用网投、测评、择优组织面试,需求数量也大幅减少。学生们必须要下苦功夫,极尽展现自身才华,才有可能获得青睐,谋得一个岗位。部分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要么转到通用专业和各种考证,要么在外找寻互联网、金融行业实习机会,为转行提前准备。那些光鲜亮丽的石油外企已纷纷撤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大厂成了学生们的理想雇主,趋之如骛。
职场中的上游石油人日子也不好过。各油气公司纷纷资产重组、削减支出、优化人员,部分人员被迫离开上游行业。国企虽然不裁员,但课题项目明显减少了很多,很多人闲了下来。外资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更是项目大量减少,收入、利润大幅下滑,不断裁减人员。
相比传统行业的步履维艰,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迅速崛起,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新兴技术也逐渐不断地融入到传统行业,促使传统行业不断提升效率,迎来再次发展的机会。油气勘探开发也不例外,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可视化技术(VR)、精准压裂、智能化海底工厂等,改变着传统的勘探开发认识和手段,“数字油田”、“智慧油田”的建设方兴未艾。认识的转变很关键,这个行业有时太过于注重经验,依靠惯性选择,历经了低油价的“洗礼”,想必会更加热情地接纳新思潮、新技术、新方法。正如在校生们的求职由过去的“等、靠、要”,到如今的“闯、干、拼”,正是一个积极的改变。
……
这是一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只是油气勘探开发,无论哪个行业,唯有迎接它、适应它,提前做好准备,或许才会有凤凰涅槃。毕竟,时代的快车停靠时间很短,隆隆驶离后,没人愿意还留在站台。
一年烧掉5000万吨蔗糖:纵览巴西的燃料乙醇行业
巴西为全球最大食糖生产、出口国,同时其将过半甘蔗用于生产乙醇,为全球第二大燃料乙醇生产、第三大燃料乙醇消费国,乙醇为巴西食糖的直接竞争品。2021年4月开始,巴西长期干旱引发的甘蔗、玉米减产担忧加剧,以甘蔗、玉米为原料生产的巴西乙醇价格水涨船高,创近二十年以来新高,ICE原糖价格也在巴西甘蔗减产及乙醇价格支撑下,创近四年新高,后期走势备受关注。基于巴西乙醇对巴西乃至全球食糖市场的重要影响,本文将全面介绍巴西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及政策,当然也包括当前热点解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_巴西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历程
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中东产油国宣布石油禁运,导致全球油价在几个月内翻了几番。巴西超过80%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了缓解石油危机带来的压力,并从长远角度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巴西开始投资可降低石油依赖度的生物燃料生产和设施建设。目前,巴西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在产量方面仅次于美国,在消费方面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也是最早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的国家。巴西的燃料乙醇产业经历了崛起-低谷-复兴过程。
1973年至1985年为崛起期。1973年巴西将发展乙醇燃料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1975年推出国家乙醇燃料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增加乙醇产量扩大乙醇生产规模,同时强制在汽油中添加无水乙醇等措施,分为两个阶段。
1975年—1978年为第一阶段,巴西政府强制推行E20乙醇汽油,并要求所有加油站都提供乙醇泵,同时对正常汽车发动机作微调和改进使其可使用E20乙醇汽油,此外,鼓励原有工厂扩大生产规模,规定其承担10%的乙醇燃料生产任务。1979年—1985年为第二阶段,巴西开始生产能够使用纯乙醇的E100汽车,并在5个大城市设立16个添加燃料乙醇的加油站。此外,为了促进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巴西政府向乙醇生产商提供15亿美元贷款,并免除乙醇汽车和燃料乙醇生产时的工业产品税和液态燃料单一税。经过国家战略的两个发展阶段,巴西燃料乙醇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截至1985年底,巴西乙醇产量由1975年的7.4亿升增长至105亿升,占全球总量的80%;乙醇生产厂由151家增至295家;乙醇汽车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新生产汽车中3/4以上采用乙醇燃料发动机。
1986年至2002年进入低谷期。1985年,巴西长达21年的军人独裁统治结束,巴西政治进入文官时代。文官政府开始采取不同于军政府时期的措施来发展乙醇燃料,减少国家对乙醇发展的干预:1988年取消对蔗农的补贴,取消给予乙醇生产商贷款和相关的免税政策;20世纪90年代,巴西开始根据市场变化实行乙醇掺入汽油的浮动比例制;1991年,制定乙醇自由定价政策;1996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全放开乙醇价格。与此同时,国际糖价开始暴涨,而油价出现大跌,巴西的能源政策转向以石油消费为主,巴西糖厂转为多产糖,导致巴西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经历转型阵痛。1997-1998年,巴西乙醇汽车年产量仅一千多辆,不足鼎盛期的2%。
2003年至今开始复兴。由于国际原油和原糖价格新一轮的价格变动,同时,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巴西将燃料乙醇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2013年巴西研制出可任意选择乙醇、汽油或乙醇与汽油任意比例的混合燃料汽车,即“灵活燃料”汽车。目前巴西国内销售的汽车85%以上都是灵活燃料汽车,车主可以自由选择添加纯乙醇或掺混一定比例的乙醇汽油,消费者通常依据价格优势选择使用何种燃料,若乙醇/汽油比价低于70%,消费者会倾向于使用乙醇。
巴西燃料乙醇生产
(一)巴西燃料乙醇生产工艺
燃料乙醇的生物质原料分为淀粉质、糖质和纤维质原料三种。巴西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绝大部分为甘蔗,近些年开始使用少量玉米,生产技术均为第一代的五步法: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脱水。巴西生产的燃料乙醇分为含水乙醇和无水乙醇,其中,含水乙醇可以直接在灵活燃料汽车或乙醇汽车中使用,无水乙醇则需以18%—27.5%的比例强制混入汽油中使用。
用甘蔗生产乙醇的工艺,前半部分与榨糖相同,即压榨提汁,随后蔗汁经预处理、蒸馏和提纯,获得含水乙醇和无水乙醇。以含糖量(TRS)计算,生产1立方米无水乙醇和含水乙醇分别需要1.765吨和1.6913吨TRS,也即1吨糖可以转换成0.566立方米无水乙醇或0.591立方米含水乙醇。
(二)巴西燃料乙醇产量及预期
巴西的燃料乙醇厂主要集中在盛产甘蔗和玉米的中南部,其中,甘蔗生产乙醇历史悠久,糖厂可以将甘蔗在生产糖与乙醇间灵活转换,主要是基于两者比较收益及资金回笼情况决定,自21世纪以来,南巴西乙醇用蔗比均超过50%,玉米生产乙醇则开启于2014年。2020年,巴西拥有360家乙醇厂(中南部269家),其中玉米乙醇厂有11家(9家独立生产玉米乙醇、2家可灵活生产甘蔗乙醇和玉米乙醇),以生产周期240天计算,乙醇产能428亿升,无水乙醇产能228亿升。2020/21榨季,巴西生产了325.78亿升乙醇,其中91.9%来自甘蔗,而中南部在全国产量占比93.4%。刚过去的2020/21榨季,由于产糖高收益刺激糖厂将产糖用蔗比提高11.74个百分点至46.07%,在甘蔗增产2.5%情况下,南巴西乙醇减产8.4%,降至304.43亿升,不过,玉米乙醇产量由前榨季的16.24亿升攀升至26.5亿升,增幅63%,产量占比由4.88%提高至8.7%。
南巴西自2020年9月开始现旱情,雨季期间降雨依旧偏低,对甘蔗、玉米生长不利,且糖价比较收益高导致乙醇减产担忧明显。根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最新预测,2021/22榨季南巴西甘蔗榨量料为5.748亿吨,同比降4.6%,乙醇产量料为283.6亿升,同比降7.4%,糖产量料为3580万吨,同比降6.4%(乙醇减幅超过糖,可以推导出产糖用蔗比趋于提高),预计玉米乙醇产量35亿升,同比增32%;预计2020/21年度巴西玉米产量1.064亿吨,较前期预期有所下调,但仍有望同比增产3.7%。根据UNICA数据,南巴西今年4月累计产玉米乙醇2.243亿升,同比增长15.16%。因此,本榨季玉米乙醇产量维持增长态势较为确定,产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至12.3%,乙醇减产主要受甘蔗乙醇影响。
目前巴西马托格罗索有2家独立生产玉米乙醇厂和1家灵活原料乙醇厂正在兴建中,预计未来1-2年将投入使用。其他七个独立生产玉米乙醇项目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若全部投入使用,玉米乙醇总产能将达到55亿升。巴西玉米乙醇全国联盟(UNEM)预计,到2028年,巴西将生产80亿升玉米乙醇,相当于全国乙醇产量的五分之一。不过,玉米乙醇扩张的潜力仍然受到当地燃料乙醇需求、和物流限制。目前,玉米乙醇需求基本局限在中部的玉米产区,人口密度低导致消费增长有限,外运又受地理及物流限制。巴西玉米乙醇行业正在推动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改善运输物流,包括将铁路从朗多诺波利斯向北扩展至佛得角卢卡斯,铁路更接近玉米乙醇产区。此外,巴西拥有Logum乙醇管道系统,该系统将巴西主要乙醇生产区与主要燃料消费中心(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连接起来,计划将来将管道延伸至朗多诺波利斯,但需数年时间完成。
巴西燃料乙醇消费与进出口贸易
(一)巴西燃料乙醇消费
巴西灵活燃料汽车的普及和强制在汽油中混合无水乙醇政策刺激巴西燃料乙醇消费。自2003年推出灵活燃料汽车开始,巴西灵活燃料汽车占有率迅猛增长,2015年达到顶峰,灵活燃料汽车销量在所有轻型汽车中的占比达到88.45%,目前接近85%。灵活燃料汽车可以使用汽油C或含水乙醇作为能源,车主通常基于乙醇/汽油比价选择燃料,70%为分界线,高于分界线则更倾向于使用汽油,反之青睐乙醇。此外,巴西强制在汽油中混合的乙醇比例为全球最高,2011年以来混合比例在20%-27%区间,期中,2015年3月以来一直维持在27%,汽油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带动无水乙醇消费,2019年巴西燃料乙醇消费量达到328.5亿升历史新高,乙醇总混合比例高达54.1%。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巴西轻型汽车销售量仅195.08万辆,比2019年下降26.62%,接近2016年水平,乙醇和汽油消费量出现12%和6.2%下滑。2021年1-4月巴西轻型汽车销量达到66.3万辆,同比增长13%,预计随着巴西疫情好转和经济复苏,后期销量有望进一步恢复,全年总销量接近230万辆,同比增长17.6%。乙醇消费方面,汽车销量增长及出行需求增加有助于刺激能源消费,但偏高的乙醇/汽油比价抑制乙醇消费,在汽油中的乙醇混合比例未出现政策调整情况下,预计燃料乙醇消费增长不及汽油,分别为6.5%和11.7%,乙醇总消费量为308亿升,乙醇总混合比例降至51.3%。
(二)巴西燃料乙醇进出口贸易
巴西超过90%的燃料乙醇出口自中南部地区,美国为最大出口目的地。17/18榨季至20/21榨季,巴西榨季乙醇出口量逐年增长,自14.5亿升增至的19.1亿升,出口在总产量的占比由5.2%提高至8.9%;期间累计出口80.2亿升乙醇,其中出口至美国39.8亿升,占出口总量的50%。
20/21榨季巴西乙醇出口量同比增长54%,主要受美国玉米乙醇D6RIN价格大涨和巴西货币大幅贬值刺激,而前者是主因。根据2005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和2007年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美国政府要求在销售的车用燃料中添加生物燃料,美国环境保护署每年发布可再生燃料标准(RFS),及与之配套的可再生燃料义务数量(RVO)和可再生燃料识别码(RIN),所有以石油为基础的汽油或柴油的炼油厂或进口商必须出示相应的RINs量。RIN具有货币价值,而且可以流通,各方可以购买RIN以履行其义务或出售多余的RIN。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下挫,但汽油价格跌幅远超乙醇,下半年开始玉米价格大涨又提高乙醇生产成本,掺混乙醇不经济,导致玉米乙醇D6RIN价格持续上涨。RIN的价格上涨鼓励生产商将可再生燃料量混合到石化燃料中,因为生物燃料的掺兑商们能够在二级市场上交易RIN并获取RIN上涨的利润。巴西货币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新兴经济体,雷亚尔大幅贬值让巴西乙醇竞争力增强,从而刺激出口至美国的乙醇放量。
当前美国玉米乙醇D6RIN价格仍在上涨,已达到1.9美元/加仑,美国汽油消费增加预期仍将对D6RIN价格形成支撑。不过,根据CBOT乙醇价格折算,21年6月合约的乙醇价格接近3290雷亚尔/立方米,巴西3600雷亚尔/立方米的乙醇出厂价已高于CBOT乙醇价,新榨季巴西向美国出口乙醇量将趋于下滑。
巴西的燃料乙醇主要进口至东北部,绝大部分进口自美国,受政策波动大。巴西政府根据国内乙醇供需及其它因素,不定期调整进口自美国的乙醇关税或设定零关税进口配额,后文将详细述及。16/17榨季至19/20榨季,受益于零关税进口配额,巴西乙醇进口量徘徊在14.1-17.4亿升之间,较前几个榨季大幅增长,其中,进口自美国的乙醇比例超过90%。
20/21榨季巴西乙醇进口量大降65.2%至5.7亿升,除受巴西雷亚尔贬值及疫情抑制乙醇消费影响外,更关键的还是政策影响。2019年8月底制定的乙醇年度零关税进口配额为7.5亿升,高于前两年的6亿升,但配额发放严格,2020年2-3季度,配额按每季度2.75亿升发放,且只有生产商能申请配额,抑制进口积极性。2020年8月底零关税进口配额政策到期,巴西政府延长政策90天,但随着美国和巴西谈判的破裂,自2020年12月14日起,巴西对进口自美国的燃料乙醇征收20%关税,乙醇进口量再次削减。若巴西延续乙醇进口政策,则新榨季进口量严重依赖内外价差,增长难度较大。
巴西燃料乙醇政策
(一)强制在汽油中混合无水乙醇
自1977年以来,巴西政府强制性要求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无水乙醇,混合成汽油C方能出售,根据立法要求,汽油C的无水乙醇混合比例在18%—27.5%范围浮动,此后巴西政府根据各方面情况对无水乙醇比例进行了多次调整,单次调整幅度在2-5个百分点。最近的一次调整在2015年3月16日,无水乙醇混合比例由25%提高至27%,此后未有变化。
2021年5月14日,燃料分销商称乙醇价格高且供应紧张,难以从工厂获得足够的乙醇以满足强制性混合要求,导致汽油分销延误,巴西全国燃料商业联合会向能源和矿业部发出文件,要求降低汽油中的乙醇混合比例,由当前的27%降至18%。不过,巴西能源和矿业部表示,正在关注供应情况,尚未看到减少乙醇混合的必要性。巴西的糖和乙醇工业协会Unica否认市场短缺,并补充说随着南巴西生产加快,乙醇产量将提高。
就乙醇库存看,20/21榨季末(3月底),南巴西无水乙醇库存8.14亿升,较五年均值低5%,库存偏紧;含水乙醇库存19.47亿升,较五年均值高14.4%,库存偏高。到了4月15日,南巴西无水乙醇库存6.35亿升,较五年均值低12%,但上榨季偏高库存拉高五年均值,修正极端数据,偏低值为6%,库存进一步偏紧;含水乙醇库存11.5亿升,为历史次高水平,较五年均值高8.5%。而4月1日-15日,南巴西生产乙醇7.31亿升,同比减少25.9%,其中,无水乙醇产量1.04亿升,同比减幅41.47%,无水乙醇销量则为6.56亿升,同比增加24%。因此,可以推断出,无水乙醇库存紧张加剧,一方面是由于糖厂减少产量,另一方面是汽油消费增长带动。巴西糖厂可以灵活生产含水乙醇或无水乙醇,根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的预测,南巴西乙醇产量283.6亿升,则推算巴西乙醇总产量近311亿升,基本可以满足308亿升消费量,但存在净出口,预计量不超过8亿升。则期末库存接近14.5亿升,库存消费比4.7%,较五年均值低0.9个百分点,库存偏紧。阶段影响上,南巴西后期开榨加速,将有助于缓解无水乙醇库存紧张程度。
根据前文推算的2021年巴西汽油消费数据,若无水乙醇混合比例由27%降至18%,无水乙醇消费量将降至72亿升,政策减量36亿升,相当于2020年乙醇总消费量的12.5%,或635万吨糖。当前仅属于燃料零售商提议阶段,相关方存在异议,政策落实需时日且存在不确定性。根据以往乙醇混合比例的调整幅度,直接调降9个百分点少有,因此,列出无水乙醇不同混合比例调整下对于乙醇减量及糖当量的影响。若按照以往最大幅度的5个百分点调整,降至22%,则无水乙醇消费减量20亿升,相当于糖353万吨,略高于当前预期的糖减产量。如果乙醇消费减量不分流至糖,则期末库存将增加至34.5亿升历史新高,排除此种可能;如果部分分流至糖,则巴西糖减产担忧将有所缓解,回归至正常乙醇库存水平仅需乙醇消费减量5亿升,则分流至糖的量接近265万吨。
(二)乙醇进口政策
根据南方共同市场(Mercomsul)协议,巴西乙醇的进口关税为20%,然而,自2010年4月开始,巴西将乙醇
列入“例外名单”,下调进口关税至零,此后政府根据国内乙醇供需及其它因素,不定期调整乙醇进口关税。2016
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巴西大量进口美国乙醇,2017年3月,巴西甘蔗和糖行业协会(UNICA)要求政府对进口
乙醇征收16%的关税,巴西东北部糖厂甚至要求恢复20%的南方共同市场协议关税。2017年8月23日,巴西农业
部提出建议,为乙醇设定6亿升零关税进口配额,超额部分征收20%关税其中,零关税进口配额按季度发放,每季
度1.5亿升,两年后重新修订政策。2019年8月31日,巴西政府将乙醇零关税进口配额由6亿升增加至7.5亿升,
2020年8月31日到期,遭到业界反对。为尽量减少新的零关税配额对东北地区乙醇行业影响,巴西经济/外贸部于
2019年10月21日制定了7.5亿升乙醇零关税进口配额的分销规则,其中,2019年8月31日至2020年2月28日
之间,只有2亿升零关税进口配额,因期间恰逢巴西东北部榨季生产期,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零关税进口配额被
提高到每个季度2.75亿升,只有生产商能申请配额,且配额分配以先到先得为基础分配,每个生产者限量为250万升,个别生产商在确认初始进口量后可以申请新的配额。2020年8月底零关税进口配额政策到期,巴西政府延长政策90天。随着美国和巴西谈判的破裂,自2020年12月14日至今,巴西对进口自美国的燃料乙醇征收20%关税。若巴西延续乙醇进口政策,则新榨季进口量严重依赖内外价差,增长难度较大。
基于当前巴西乙醇价格高企及无水乙醇库存偏紧问题,美国部分机构认为,巴西征收的20%乙醇进口关税抑制美国乙醇流入巴西市场,若取消乙醇进口关税,或比削减汽油中的无水乙醇更具优势及可操作性。基于当前巴西及美国的乙醇价格,取消20%进口关税确实可以刺激美国乙醇出口至巴西市场,但巴西政府在评估乙醇进口关税问题上,除了考虑能源价格因素外,还得评估对乙醇生产行业影响,此外,与美国间的政治关系也尤为关键。因此,预计取消乙醇进口关税不会是巴西决策层的首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